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图中有两处实验用品未画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用0.5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中和热”将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N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如右图,该装置(包括仪器、水和干燥剂)的总质量为ag,从实验室取出b g的钠(不足量,不含煤油)放入水中,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试回答: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此干燥管的作用是 ;若此钠块有少量被氧化,则测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乙同学认为此设计方案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建议在图中干燥管上再连一个同样的干燥管且该干燥管不参与称质量,其目的是 ,计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4)丙同学为避免由于行动不够迅速产生偏差,又建议在广口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煤油,其目的是____。
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去测定某烧碱的纯度,实验过程如下:
(1)配制待测液称取得 5.0g 固体烧碱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配制成 250 mL 溶液,
(2)用 0.2000 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上述烧碱溶液10.00 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 B.用待测定 的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 D.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的盐酸 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酸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 3 cm处,再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好, 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 操作一次。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________________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
(3)数据处理
根据上述各数据,选取合适的三组,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烧碱的纯度为_________。
(4)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碱式滴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③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前读数准确) ④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没有排除,滴定后消失 ⑤振荡时锥形瓶中液滴飞溅出来 ⑥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
【设计方案】学习小组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④……;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FeCl3是__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右端。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____________。
(4)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____________。
(5)装置B中冷水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装置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后,因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FeCl2是否失效的试剂K3[Fe(CN)6]是配位化合物,其配位数为___________,配体为__________。
(6)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CuCl2溶液中的铜主要以Cu (H2O)42+、CuCl42-形式存在,它们间有如下转化关系:Cu (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电解不同浓度的CuCl2溶液,均可看做Cu2+、Cl-直接放电。下图为电解浓度较大CuCl2溶液的装置,实验开始后,观察到丙中的KI-淀粉溶液慢慢变蓝。回答下列问题:
(1)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丙中溶液变蓝是乙电极产物与KI反应导致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随电解的不断进行,U型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
A.由黄色变为浅蓝色 B.由蓝色变为浅黄色
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当电解到一定程度,甲电极附近出现蓝色Cu(OH)2絮状物。经测,甲电极附近溶液的pH=a,此时甲电极附近c(Cu2+)="________" mol·L-1。(已知:Cu(OH)2的Ksp=2.2*10-20)。
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⑥重复以上滴定操作2-3次。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_______,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④中,量取20.00mL待测液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填“大”、“偏小”或“无影响”)。
(3)步骤⑤滴定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 |
盐酸体积(mL) |
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1 |
20.00 |
0.00 |
18.10 |
2 |
20.00 |
0.00 |
16.30 |
3 |
20.00 |
0.00 |
16.22 |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C.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5)根据上表记录数据,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