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战争的新变化。
(2)两次大战后形成的和平局面各具哪些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都选自《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路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势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和材料三的漫画观点,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不同国家不同改革的综合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但实际上究竟有多少耕地进行了再分配,这一点非常可疑。国内形势的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与土地资源的增长不相适应,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农民从祖父辈继承的田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这些土地大部分登记为永业田。于此同时,后代皇帝封爵土地日益增多,这样,可供分配纳税农民的土地数量便相对减少了。到8世纪的上半期,整个“均田制”明显地陷于崩溃。
——《浅谈北魏均田制》
材料四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分析均田制崩溃的具体原因?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图一、图二不同政治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
(3)扼要归纳以上三种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
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才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1)据所学知识,在下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2分)

材料二: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2) 以上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4分)
材料三: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3)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项。(4分)
材料四: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4) 材料四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3分)
(5)罗马法经受了时间考验,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据此谈谈你的认识。(2分)

民主的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5-1795在位)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联任。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乾隆的言论中,你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中存在什么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的发展趋势如何?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某学生欲探究西方近代政治制度,请你为他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