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孝经》
材料二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三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
材料四 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
(2)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或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3)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记取战争的教训,维护和平是两次大战后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 严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对威胁成员国的侵略行为,全体成员国采取集体安全原则。
——摘编自《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摘编自《联合国宪章》通过材料一、二分析,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宗旨有什么相同点。
根据所学知识叙述20世纪30年代国联在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方面是如何履行盟约的?结果怎样?(6
分)
为记取国际联盟的教训,实现确定的宗旨,联合国有哪些制度保证?二战结束至今采取过哪些维和行动?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的作用。
阅读下以材料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修建道路系统的目的和道路修建的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从1870年到191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2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世界铁路在1870到1913年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铁路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1876年~1894年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境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1894年~1911新建铁路约9000多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仅占20%左右。
——摘编自《中国动力新时速—新铁百科》材料三反映了哪些信息?1894年起帝国主义各国为什么要在中国抢筑铁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4~1911年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
综上,谈谈你对铁路建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认识。
阅读二则材料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
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
以下关于二段材料反映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则材料都反映了世界面临着战争威胁的危险 |
B.两则材料反映了中俄军事同盟的形成与发展 |
C.材料一具有军事同盟的性质,而材料二则不具备 |
D.材料一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材料二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
材料二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健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
材料三李鸿章对孙中山的上书态度极为冷淡。那时,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李鸿章在芦台督师,得到他的上书,只是随便地说了一句:“打仗完了以后再见吧!”孙中山“听了这句话,知道没有办法,闷闷不乐的回到上海,……所有的希望完全成为泡影。所以到了这时候,孙先生的志向益发坚决,在檀香山就积极筹备兴中会,找人入会,一定要反抗满洲政府”。……在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1)请运用所学知识概要说明材料一中的两位先驱获得盛誉的主要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孙中山和甘地斗争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
给予中国完全发展的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个有力的政府;
各国在中国的商务机会均等,不能因为中国的现实状况,谋求特别权利;
为适用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均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任何超出他国的特别权利。
——《九国公约》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1922年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第1卷
材料三这个条约(指《九国公约》)在1922年2月6日签字……在起诉书中所关联到的全部期间,日本均需受这个条约的约束。
……日本主张它在世界文明社会中占有一席地位,那么就自愿负担了以上所指定的促进和平、视侵
略和战争为非法和减轻战争惨状的义务。因之被告的行为,必须与这些义务对照起来加以观察和判断。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1)分析材料一中《九国公约》规定的实际含义。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国公约》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