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
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 B.放弃了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标志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化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人文主义运动。“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
A.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B.它蕴涵了歌颂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 |
C.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
D.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章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
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 | B.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 |
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 D.京师大学堂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