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标志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在古代,没有用“专制”或“专制XX”定义中国政制。用“专制”定义中国源于孟德斯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的“规范认识”,直至今天。这一“规范认识”源于()
| A.“西方中心论” | B.“西学中源说” |
| C.“中体西用说” | D.“全球史观念” |
如何理性看待社会中的等级身份,彰显平等价值。东西方思想家中有人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有人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有的倡导“人生而自由”。下列人物中,分别表达了这些主张的有()
①墨翟②孟轲③塞内卡④卢梭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商朝的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
| B.两汉的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
| C.唐朝时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 |
| D.北宋时农村中的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
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 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 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
| 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 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