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
C.《马头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为争夺战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英美两国于1943年7月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战后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战后,英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美国允诺给英国巨额贷款的诱惑下,英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这充分说明( )
A.国家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
B.美国与英国共同分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
C.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中心 |
D.英国顾全大局,与美国结成货币联盟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
C.世界银行的运行 |
D.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 B.政治体制改革 |
C.文化制度改革 | D.福利制度改革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人民生活水乎提高 |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
D.民用工业发展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