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有大、小穗和抗虫、不抗虫的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穗大小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分析回答: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小穗不抗虫 |
小穗 抗虫 |
大穗 不抗虫 |
大穗 抗虫 |
||
1 |
大穗不抗虫(甲)×小穗不抗虫 |
753 |
251 |
762 |
248 |
2 |
大穗不抗虫(乙)×小穗抗虫 |
0 |
0 |
1508 |
1529 |
(1)上述两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2)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出现小穗抗煦和大穗抗虫植株的原因是 。
(3)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大穗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 。
(4)若要利用亲本中的小麦品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大穗抗虫小麦,最简单的方法是 利用 自交。
(5)已知题中所给杂交组合1、2的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40%,若它们的子一代中所有个体全部存活无一被淘汰,鲻子一代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
根据蛋白质有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结构通式。
(2)下图是2个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产物,请补充完整。
(3)蛋白质分子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里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写出蛋白质其中的两种功能、。
(4)已知牛胰岛素是由51 个基本单位组成的2条多肽链,共有个肽键。则一个牛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个氨基。如果每个基本单位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牛胰岛素的对分子质量为 。
达尔文在了解家鸽具有很多品种这一事实发现,家鸽的祖先是一种岩鸽,后来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爱好,分别挑选岩鸽后代中出现的不同类型,将其分开培养,分别繁殖,然后再从其后代中挑选同样的个体保存培育。如此,经过多代繁殖,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新品种,如信鸽、扇尾鸽等。请根据以上事实,结合生物进化理论说明家鸽品种产生的三个因素是:
(1);
(2);
(3)。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知(s)是显性。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在19世纪时,桦尺蛾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升高的原因是。
(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钢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经过长期的,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有利的变异则逐渐,从而使种群的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决定的。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13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地和食性也不相同,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根据研究,它们是由一种祖先地雀进化来的。
(1)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阻止了种群间的,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这便形成了不同品种的地雀。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其身体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这是生物进化的。由于不同岛屿上的食物种类和栖息条件不同,有的个体得到食物而成活,有的个体得不到食物而死亡,此过程被达尔文称为。它是通过来实现的。由于环境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说明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证明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如果长期使用,害虫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这一事实说明:
(1)害虫种群中抗药性的,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其中具有较强抗药性的变异是害虫获得越来越强的抗药性的基础。
(2)杀虫剂对害虫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的,这种作用决定了害虫进化方向是,这种作用的机理是改变了害虫种群的。
(3)若使用新的杀虫剂,原有的抗药性会逐渐,这种变化是由于的改变导致的,这说明生物变异利与害是由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