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知(s)是显性。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在19世纪时,桦尺蛾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升高的原因是                                             
(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钢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经过长期的           ,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             ;有利的变异则逐渐                ,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资料分析:
资料1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资料2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
资料3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
资料4 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
资料5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
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5中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_____________;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__________;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染色体的变化很多,现在把有变化的第Ⅱ染色体的纯合子列在下表中,试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中,第Ⅱ染色体的不同类型的生活力________。
(2)在25.5℃中,__________的生活力最强。在21℃中,___________的生活力最强。在16.5℃中,________的生活力最强。
(3)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__________。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点。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______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在环境变化之_____(填“前”或“中”或“后”),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③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
④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题)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的。
(3)能在20℃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的个体,而能在28℃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的个体。所以,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4)把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把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环境中也引起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__,就要被环境淘汰。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过程。
(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变异是______的。
(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的。
(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__________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