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根本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 B.地区分布不平衡 |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D.军阀割据混战 |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对“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 B.实行君主立宪制 |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 D.“师夷长技以制夷”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A.14世纪 | B.15世纪 |
C.16世纪 | D.17世纪 |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北宋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 B.田庄式经营 | C.官民合营 | D.租佃式经营 |
孔子弟子有一位姓冉,名耕,字伯牛。这样的名字被看成是春秋时已有牛耕技术的旁证。商王的称呼如外丙、太甲、盘庚等,也间接说明商朝已经
A.出现成熟文字 | B.掌握干支计日方法 |
C.出现独立的商人![]() |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