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 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 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
| 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
|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
|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
|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
|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推动国民大革命 |
| B.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
|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
|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 A.2处 | B.3处 | C.4处 | D.5处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
|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
|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
|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