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材料二 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表示无数据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纳要》)
(1)结合材料,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2)根据表,概括"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表1所列出的经济发展目标?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为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解决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瓶颈的同时,依据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科研开发的超前部署和战略布局… …
请你谈谈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政府应如何履行其职能和责任。
某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某学校高一学生以“**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课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该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从2007年9月到2010年7月,某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经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蚕选率高达94.6%。
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涵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材料: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联合国的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依据材料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10分)
1947年5月1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共同纲领》)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建国60多年来,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自治区从过去处于原始、半原始状态进入今天富裕、文明、进步的时代。 体现在民族自治区,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法规的权力;201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GDP总量突破3万3千亿人民币,是1978年的98倍。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到2010年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各民族人民更以主人身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结合材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4分)
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运用政党有关知识,分析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之时,“十二五”规划为什么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