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在2000年进行的湿地遥感普查中发现,我国的沼泽湿地在全国几乎所有省(市)区均有分布,其中又以我国东北的北部,青藏高原边缘以及长江和黄河的河源地区最为集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材料说明( )
A.我国只有沼泽湿地一种类型 |
B.沼泽湿地的分布没有任何规律 |
C.沼泽湿地的形成主要和人类活动有关 |
D.沼泽湿地的分布既有广泛性又有相对集中性 |
有“杭州之肾”美誉的杭州西溪湿地,在成因上属于( )
A.农耕区的人工湿地 | B.濒海地带的红树林湿地 |
C.平原地区的河湖湿地 | D.冻土区的沼泽湿地 |
东北的三江平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沼泽湿地分布区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对三江平原的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到北大荒”的过程。这说明( )
A.三江平原的土壤不适合发展农业 |
B.开发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在经济上不合算 |
C.我国耕地已经太多,需要减少耕地面积 |
D.人们开始认识到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环境价值 |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读“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9-10题:图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又进入“现代型”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 | B.德国 | C.中国 | D.日本 |
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区往往不断向郊区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
A.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 B.方便原料运输 |
C.靠近交通干线 | D.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重大工程建设 | B.人口分布不均 |
C.户籍制度的改变 | D.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 |
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 相应正确措施是
A.70%鼓励生育 B.60%计划生育
C.15%采取移民政策 D 30%鼓励人员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