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C.实行新经济政策 | D.实现农业集体化 |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列对这种经济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一度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 | B.阻碍了苏联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 |
C.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 D.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
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峰会在中国南宁举行。东盟重要成员国新加坡经济发展极具本国特色。其经济腾飞的原因有
①抓住机遇,大力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 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依据国情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④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美国对外战略重大调整
A.标志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 B.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
C.表明美国的扩张重点在亚洲 | D.表明美国由战略收![]()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除外)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弊端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 B.稳定社会主义政局的需要 |
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D.南斯拉夫改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