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上,英美主张把原德国在山东权利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又表示支持中国让日本归还山东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英日同盟宣告结束 | B.中、英、美、日都是国联成员国 |
C.日本的势力扩张威胁到美英利益 | D.慑于中国五四运动的威力 |
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 |
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 |
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 |
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A.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 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
R.R.帕尔默认为“他(卢梭)用文学作品,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可见卢梭的文学作品,体现了()
①对理性的质疑,形成浪漫主义思潮
②人类平等的观念,推动法国大革命
③人民主权思想,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④个人情感的抒发,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