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荒漠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
|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
|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
|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 B.设置人工草方格沙障 |
| C.扩大绿洲农业的面积 | D.退耕还草 |
下图为以O点为中心的等太阳高度图的一部分。a,b为等太阳高度线,OP为经线圈,P点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Q点的太阳高度为7°。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Q点此时的地理坐标是
| A.(68°N、70°W) | B.(82°N、110°E) |
| C.(68°N、110°E) | D.(82°N、70°W) |
若图中所示半球此日后昼长渐长,则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地中海气候区均处于雨季 | B.华北农民正忙于播种小麦 |
| C.非洲热带草原的动物向北方迁移 | D.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
读某岛国等高线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题。
=
该岛国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冬小麦为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影响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 B.地形 | C.降水 | D.洋流 |
在该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M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是
| A.逐渐增大 | B.先减小后增大 |
| C.逐渐减小 | D.先增大后减小 |
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A.a<b<c | B.d>e |
| C.若e为0°C,则河流出现凌汛 |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
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
|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读我国浙江近海某小岛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从风浪较小这一角度考虑,图中最适宜渔船停靠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几名旅游者在②处瞭望,最不容易看见的地点是
| A.① | B.乙 | C.丁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