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右图1为某一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 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1可以看出伸肌可以作为反射弧的    ▲    结构。
(2)图2中N的名称    ▲  ,XYZ合称为    ▲  
(3)某种毒素可以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用部位,如果想探究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D、E的哪一个(假设该毒素只能使上述的一个部位中毒失效),某科研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下列探究内容。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电刺激仪一台,电流表,用毒素制剂处理后的图1结构一个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观察部位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Ⅱ
与的电位变化,
的收缩情况
▲ ①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分是B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
▲ ②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分是D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
▲ ③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分是E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表示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分解的有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热带雨林
温带草地
温带落叶林
北方针叶林
冻原
净光合生产量
(相对值)
50
7.5
11.5
7.5
1.5
枯叶输入量
(相对值)
45
6.0
10.0
6.1
1.2
枯叶现存量
(相对值)
5
5
15
35
44

(1)生态系统的构成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2)据上表数据,枯叶分解率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是
(3)以上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4)进一步调查得到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和分解者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
(单位:102KJ/cm2·a)。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其中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保留整数)。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市郊的一片树林开展了环境调查活动,结果如下图。其中图甲、图乙分别表示一天内树林的水分得失、当地的CO2吸收和释放情况(S代表面积),请分析回答:

(1)若这一片树林长势良好,则图甲中SA—SB0(填“>”“<”或“=”),图乙中Sm—SM—SN0(填“>”“<”或“=”)。
(2)图乙中,在0~24h内植物体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影响二氧化碳吸收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至少答出两项)。
(3)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的关系是

请仔细阅读下面三个实验,并分析回答:
实验一: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盛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上方的坐标图中画出pH与酶活性的关系曲线。

(2)提供2种使实验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的方法:

(3)如果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补充怎样的对照实验?

实验二:将小球藻放在一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_____________摩尔的氧气。
实验三: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表(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单位mL,22.4L/mol)

条件变化
在充分光照下
在黑暗处

10℃
26℃
10℃
26℃
CO2减少量
224
448


CO2增加量


112
224

(1)在25℃条件下,若该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2小时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2小时积累的葡萄糖是克。
(2)如果一天有11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且昼夜温度均为26℃,假定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克。
(3)如果一天有11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的温度为26℃,黑暗时的温度为10℃,假定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克。
(4)依据以上计算,你认为在新疆地区的同种西瓜比种在江浙一带甜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下图表示碳在植物和人体内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

(1)a、b阶段进行的具体场所是。如果其它条件不发生变化,CO2的含量突然减少,C3的含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和c过程分别是在中进行的;k和i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3)若f之前的(C6H10O5)n表示淀粉,则经g过程形成的(C6H10O5)n表示,分布在
(4)若经e过程生成X是在胰岛细胞中进行,且X与血糖调节有关,则X是,其主要功能是
(5)e过程叫做反应,若有n个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b)参与反应,形成两条多肽链,则由这两条多肽链所构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取甲乙两个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毫升浆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毫升的新鲜的小麦淀粉酶的滤液,在乙试管内注入2毫升的清水。震荡2个试管,将其下半部浸入35度左右的温水中,约5分钟,然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分别滴入一滴碘液。
(1)甲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甲试管内的淀粉被_____________(分解了,分解成了麦芽糖) ,证明了酶的催化作用。
(2)在不同情形下,影响甲试管在水浴中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2种)
(3)实验过程中35度恒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乙试管起____________作用。
(5)若要证明酶的专一性,可另设计试管丙和甲对比,丙试管内应先后加入______________。(从供选答案中选,填相应的数据)
(6)若要验证PH 值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另设计试管丁与甲对比,丁试管内应先后加入______________。
(供选答案:①少许蛋白清②小麦淀粉酶滤液③适量的硝酸——硝酸与蛋白质能产生黄色反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的试剂。④2毫升浆糊⑤适量的氢氧化钠或盐酸⑥一滴碘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