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
B.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
C.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 |
D.若ab=bd,则兴奋由a到b和由b到d的传递速度相同 |
已知在 DNA 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G)/(T+C)= m,(A+T)/(G+C)= 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整个 DNA 分子中(A+G)/(T+C)= m |
B.由该 DNA 分子转录形成的信使 RNA 中(A+U)/(G+C)= 1 / n |
C.若该 DNA 分子中共有 a个核苷酸,则连续复制 4 次共需要(24-1)· n a /(n+1)个 T |
D.若该 DNA 分子中共有 a个核苷酸,则其中含有 n a/(2n+2)个 A |
下列关于复等位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复等位基因的形成是由于一个基因内部不同位置发生突变而引起的 |
B.复等位基因的形成是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
C.基因突变往往具有多方向性,因此能够形成复等位基因 |
D.人类 ABO 血型有三种复等位基因,而每个人只有其中的两个基因 |
红眼(A)、正常刚毛(B)的正常果蝇经过人工诱变产生基因突变的个体,如下图所示。
若基因a和b的交换值为5%,现有白眼异常刚毛的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果蝇所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XAB:XAb:XaB:Xab的比例是
A.1:1:1:1 |
B.19:1:1:19 |
C.9:3:3:1 |
D.45:5:5:45 |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致敏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并产生抗体 |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 |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
①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②B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才能产生抗体③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④骨髓瘤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