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
B.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
C.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 |
D.若ab=bd,则兴奋由a到b和由b到d的传递速度相同 |
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
C.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
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A.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 |
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
C.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
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 |
层粘连蛋白分子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它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对细胞间粘连及细胞的分化等都有作用。层粘连蛋白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若该蛋白分子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蛋白分子含有的肽键数为m-3 |
B.该蛋白分子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
C.癌细胞膜相对正常细胞膜而言表面的层粘连蛋白分子多 |
D.该物质的合成、加工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
如果用3H、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DNA中找到3H和32P | B.可在外壳中找到3H和35S |
C.可在DNA中找到3H、32P和35S | D.可在外壳中找到3H |
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不影响其进入S期 |
B.S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
C.G2期细胞的细胞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
D.核糖体的增生发生在S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