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  中,参与催化的酶主要是   ▲  
(2)图中②所示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  ,该过程中的直接模板是   ▲  
(3) 图中a表示的分子作用是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徽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此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而无和液泡。
(2)图中[6]是,其功能主要是对来自[]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3)细胞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95%来自于细胞器[]
(4)图中的[4]基本成分是磷脂分子和____________分子;[4]的功能越复杂,其上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5)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结构是[ ]
(6)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的面积为S,则红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7)将该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填“会”/“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下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甲乙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这种物质参与细胞中的构成。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可用图中字母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
(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由b形成的多聚体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原因是的排列方式是多样的。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
(1)探究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示意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

(2)另一同学做了示意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若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
②若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解了。
(3)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预测:见示意图3。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①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
②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3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4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4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甲、乙两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水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___所固定的太阳能。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的营养级有营养级。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是______KJ和______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一段时间后,水草又死亡,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两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___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各有虫植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7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____增长,在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2006—2007年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及增长率约为__________。
(3) 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发现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肥力及土壤含水量均不同,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4)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可以采用施放性引诱剂来改变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同时也不造成环境污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