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
(1)探究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示意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                            

(2)另一同学做了示意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若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
②若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解了。
(3)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预测:见示意图3。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①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             
②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3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4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4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植物生理学家研究光合作用,下面两图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曲线,(1kx:勒克斯,光照强度的单位。A、B、C、D为曲线上的点,m、n为坐标轴上的点)请分析后回答:

(1)以上两图资料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
(2)甲图中所示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是:


(3)如果提高光照强度,则m点的位置将会如何移动
(4)甲图中AB段和CD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若要使得植物光合作用提高,可以使m点和n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左、右)
(5)乙图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高粱、玉米都比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其结构原因是:
; 其功能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途径不同。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8分)
Ⅰ.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组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地将萤火虫的荧光素酶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1)在基因工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的工具酶包括
(2)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需要运载体的帮助。作为运载体需具备的条件有

A.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保存
B.具有特定的限制酶切点
C.具有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碱基片断
D.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Ⅱ.动物细胞融合的主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使用的融合细胞是,所需的融合细胞的特点是

下图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植物CO2吸收量和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

(1)该植物呼吸速率为每小时释放CO2mg/dm2
(2)d点表示
(3)若该植物叶片面积为10dm2,在光照强度为25klx条件下光照1h,则该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mg;积累的葡萄糖为mg。

仔细观察下列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各图结构中共有的有机物是。A、B、C共有的细胞器是
(2)A图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
[ ]发生分离所致。([ ]填图中标号)
(3)从B图的染色体行为上可以断定,该细胞正处于时期,该细胞称为

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某个特定阶段,图中①②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

(1)病原体进入细胞②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2)MHC—Ⅱ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主要分布于人体某些细胞的表面,参与MHC—Ⅱ加工的细胞器有_________。
(3)图中a为引起免疫反应的,通过MHC—Ⅱ的作用,该物质暴露在细胞膜表面。
(4)某人进行肾脏移植手术10天后发生排斥反应,这是图中_________(填序号)细胞所起的作用。
(5)据报道,“中国一号”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结果显示疫苗“非常安全,效果非常好”,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__________免疫,以消灭可能入侵的HIV。
(6)右图曲线A表示病毒A进入人体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第8天,再次感染该病毒,图中表示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细胞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