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环境污染是现代工业生产带来的一项负资产,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生理活动,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对此作了研究。下面是某研究者通过“苯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有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定时定量的浇灌同种长势相同的甘薯)的研究获得的有关数据:
表一   苯酚溶液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影响

处理组
自来水
0.005%苯酚溶液
0.01%苯酚溶液
0.03%苯酚溶液
0.05%苯酚溶液
0.07%苯酚溶液
0.08%苯酚溶液
0.10 %苯酚溶液
处理前
0.441
0.445
0.440
0.436
0.442
0.440
0.438
0.440
第3天
0.435
0.475
0.491
0.554
0.691
0.721
0.408
0.395
第6天
0.438
0.440
0.436
0.421
0.415
0.413
0.387
0.357
第9天
0.446
0.425
0.423
0.405
0.402
0.391
0.319
0.298
第12天
0.445
0.411
0.398
0.392
0.369
0.352
0.275
0.246
第15天
0.440
0.390
0.376
0.356
0.324
0.174
0.150
0.124

(1)本实验中          作为对照组;在实验中还应注意控制                  等无关变量。
(2)从上表中你能得出本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影响有哪些特点:
                                                                                                                                                                                                                                           (3)请对你总结出的的特点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4)现将A、B、C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水样对甘薯作类似处理,分析所得结果发现:经这些污水处理后,甘薯体内的糖代谢也表现出与苯酚对甘薯的影响相似的特点,因此可通过测定各种污水处理后,同一时期甘薯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再由同一时期的“苯酚溶液的的浓度----甘薯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曲线”算出该污染相当于多少剂量苯酚的作用效应。请据表一第6天的有关数据画出“ ----曲线”。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合在一起,得到混合菌。请你完成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____________培养基,另一种加__________的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____________。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种,接种到A’、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培养3~4天。
(2)回答问题:
在步骤①中,为保证无杂菌污染,实验中应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接种过程在__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以上两种物质作用完后可能都要活性(答“失去”或“保持”)。
(2)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中有一种途径是通过化学物质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这些化学物质是(写出两种)。
(3)若抗体结合到消化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腹泻呕吐,这在免疫学上称为,参与抗体合成与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

雕鹗(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用A、a表示控制颜色的基因,B、b表示控制斑纹的基因)。现有一只绿色有纹雕鹗与一只黄色无纹雕鹗交配,Fl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l:l。当F1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雕鹗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2)绿色无纹和绿色有纹出现此比例的可能原因是
(3)Fl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双显性的基因型有
(4)F2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5)雕鹗的直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T、t决定,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雕鹗各一只,卷毛雌、雄雕鹗各一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卷毛为隐性性状,直毛雌雕鹗基因型为;卷毛雄雕鹗基因型为
②若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一次交配,写出其中一种交配方式(写亲本表现型)。

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需要核糖核苷酸、酶和____________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____________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线粒体功能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常用作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图l表示小麦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2表示两个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根据图回答:

(1)若小麦长期处于图1所示生理状态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2)图1产生[H]的场所有
(3)图2中M点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b点以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4)图2表示小麦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M点相比较,a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a点与b点相比较,a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
(5)某年我国北方持续干旱,随着干旱的延续,小麦根细胞严重失水,可能长时间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并最终导致死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