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是现代工业生产带来的一项负资产,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生理活动,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对此作了研究。下面是某研究者通过“苯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有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定时定量的浇灌同种长势相同的甘薯)的研究获得的有关数据:
表一 苯酚溶液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影响
处理组 |
自来水 |
0.005%苯酚溶液 |
0.01%苯酚溶液 |
0.03%苯酚溶液 |
0.05%苯酚溶液 |
0.07%苯酚溶液 |
0.08%苯酚溶液 |
0.10 %苯酚溶液 |
处理前 |
0.441 |
0.445 |
0.440 |
0.436 |
0.442 |
0.440 |
0.438 |
0.440 |
第3天 |
0.435 |
0.475 |
0.491 |
0.554 |
0.691 |
0.721 |
0.408 |
0.395 |
第6天 |
0.438 |
0.440 |
0.436 |
0.421 |
0.415 |
0.413 |
0.387 |
0.357 |
第9天 |
0.446 |
0.425 |
0.423 |
0.405 |
0.402 |
0.391 |
0.319 |
0.298 |
第12天 |
0.445 |
0.411 |
0.398 |
0.392 |
0.369 |
0.352 |
0.275 |
0.246 |
第15天 |
0.440 |
0.390 |
0.376 |
0.356 |
0.324 |
0.174 |
0.150 |
0.124 |
(1)本实验中 作为对照组;在实验中还应注意控制 、 等无关变量。
(2)从上表中你能得出本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影响有哪些特点:
(3)请对你总结出的的特点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4)现将A、B、C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水样对甘薯作类似处理,分析所得结果发现:经这些污水处理后,甘薯体内的糖代谢也表现出与苯酚对甘薯的影响相似的特点,因此可通过测定各种污水处理后,同一时期甘薯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再由同一时期的“苯酚溶液的的浓度----甘薯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曲线”算出该污染相当于多少剂量苯酚的作用效应。请据表一第6天的有关数据画出“ ----曲线”。
(14分)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下面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
(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________,接种前要进行__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某同学将100 mL酵母溶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且在相同时间间隔等量均匀地先后取样5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
样品 |
酵母菌数量(个/mm3) |
pH |
1 |
820 |
5.4 |
2 |
1 000 |
5.0 |
3 |
1 210 |
4.8 |
4 |
1 210 |
3.7 |
5 |
760 |
3.1 |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数据为____________(填一种科学思维过程的名称)的结果。
(2)以另一种建模方式表示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过程。
(3)从以上建模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一致的相同的6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取6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水土,将每块分别埋于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 cm深处,按下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20天。通过观察并做记录如下:
花盆号 |
温度 |
光照 |
水 |
马铃薯生长情况 |
1号 |
20 ℃ |
充足 |
适量 |
植株旺盛 |
2号 |
20 ℃ |
黑暗 |
适量 |
黄化苗 |
3号 |
4 ℃ |
充足 |
适量 |
不生长 |
4号 |
20 ℃ |
较暗 |
适量 |
植株较弱 |
5号 |
20 ℃ |
充足 |
大量 |
马铃薯块茎腐烂 |
6号 |
20 ℃ |
充足 |
不浇水 |
不生长 |
(1)据观察结果做好推理,分析得出马铃薯萌发和正常生长的条件。
(2)解释1号花盆中的马铃薯生长状况最佳的原因是什么?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什么?
自有人类以来,人口一直在增加,增加的速率越来越快,如果画成曲线则是一条扶摇直上的对数生长曲线。在全世界的人口中,至少有1/5的人口得不到足够粮食或处于饥饿边缘。而每年死亡的人口中至少有1/3的人口直接或间接死于营养不良的。如何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粮食产量,这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就人口、土地、粮食等热门话题回答如下问题:
(1)人口急剧增长,必然导致________的过度开发。
(2)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无节制地施用________和________,并导致________在土壤和农作物中得到积累,最终受到危害的是________,所以解决作物病虫害、改良作物品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于生产中。
(3)只有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才有可能使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因此集中优良基因创造优良品种,结合现代化的农业管理使粮食产量增长,这就是____________。
(4)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利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培育高产优良农作物品种已经取到一定成果,这是一个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5)目前粮食短缺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危机,因此科学家们设想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也能像根瘤菌那样自行固氮,这样既能提高粮食产量,又能减少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请问如何实现这一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手机已成为大众化的通讯工具,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有人也为手机能产生辐射这一问题产生了担忧,手机辐射会不会致癌呢?
请你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初步探究手机辐射是否有可能致癌。
(1)选取实验材料(如________的小鼠),并将材料分组编号。
(2)用__________来靠近__________,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
(3)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说明手机辐射可能会致癌,否则手机辐射不会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