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针对大企业主的责难,罗斯福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1933年夏天,一位戴着丝绸礼帽的体面的老绅士不小心失足落入码头边的水中,他不会游泳。他的一位朋友,看到情况紧急,和衣跳入水中,把他救了起来。可是珍贵的礼帽被水冲走了。老绅士安然脱险后,对朋友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可是,三年过后的今天,这位老绅士却大声责骂朋友,因为丢失了丝绸礼帽。”其中“丢失了丝绸礼帽”的寓意是新政             (  )

A.没能把生产各环节置于国家监管之下
B.减耕减产没能遏制农民破产情况
C.规定工作日时数且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D.忽视了对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的调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郑观应所叹史实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体现了“商战”思想 D.推动了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

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朝鲜问题。并大胆起用郑氏降将施琅进剿台湾,举朝认为施琅“去必叛”,康熙帝仍坚信施琅“熟悉彼地利、海寇情形”,力排众议
起用施琅。澎湖之战后,郑克塽投降,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该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熙帝具有超人的胆略和见识
B.统一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
C.清朝的版图最终奠定
D.施琅忠君爱国

忽必烈在《中统建元诏》中称:“朕获缵旧服,载扩丕图,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1260年)五月十九日,建元为中统元年。”此举表明蒙古政权

A.统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转移 B.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按照中原文化改造体制 D.放弃了游牧文明

唐大中九年卢求在《成都记序》中对扬州、益州进行了比较:“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日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下列与“其”繁盛密切相关的是

A.大运河的开通 B.南诏的影响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都江堰的作用

《礼记·乐记》中写道:“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下列史实能体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的是

A.“楚辞”的创作 B.《霓裳羽衣舞》的编创
C.《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D.《马赛曲》的问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