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环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

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为加强和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作了哪些努力?
(4)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 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 《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认识到)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起,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岩仓使节团的出访,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大国崛起》解说
(1)你怎样看待材料一中“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战争使俄国“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措施简要说明。
(3)转折点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请在表1中标有英文字母A、B、C的空白处填空。(每空不得超过15个字,6分)
表1:19世纪俄日中的历史转折

改革人物
改革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亚历山大二世
A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明治天皇
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B
光绪帝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C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