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 B.不结盟运动 |
C.世界贸易组织 | D.欧洲联盟 |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上述材料说明了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
C.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 D.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
1561年,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 | B.新兴资产阶级地位提高,成为绅士 |
C.新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地位有所上升 | D.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 |
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3025541 |
62.9% |
1122476 |
37.1% |
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北宋时政治经济重心已移至南方,南方人口大增
C.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 D.封建地租货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