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觐见国王,而国王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摘自《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认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四: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材料五: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进行征服和掠夺,使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请回答: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3)材料四中“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行”分别是由谁完成的?
(4)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和材料五中“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他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他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梭伦
材料二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
——摘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说明梭伦是怎样使“他”重获自由的?这对于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依据(不得照抄材料)上述材料反映梭伦改革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纵横双向发展说”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世界近代历史(1500~1900年)进程的一家之言。其主要观点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横向发展是指世界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取得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过程;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制约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从而把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纵横双向发展说”。(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载,到光绪末年,上海“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公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上海居民职业分布为:农民4.14%,工业18.7%,商业、交通运输业、公务、人事服务、自由职业等为34.8%。
材料二以下是反映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竹枝词: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注:“爱皮西地”即ABCD)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上海民众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上海民众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民众社会生活变化的历史影响。
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和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的监察制度相当发达。陪审法庭除了是最高司法机关外还是最高监察机关,有批准或否决五百人议事会的权利。雅典公民也有相当大的监察权,官员在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情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如果有罪则处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据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表4)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大事记(部分)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
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大事记(部分)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制 |
材料三“法国人在1789年作出了任何其他民族都不曾作出过的巨大努力,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他们谨小慎微地极力不把任何过去的旧东西带到新环境中来……他们殚精竭虑地要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论证英国民主政治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法国民主化进程中与英国相比的独特之处。
材料四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世界重大政治事件(部分)
(3)根据材料四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图5予以解释。
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兴起了新的经济形式“草市镇经济”。(见宋代草市镇表)
宋代草市镇 |
|||||
四川盆地 |
江南地区 |
||||
地域名 |
市镇数(个) |
功能 |
地域名 |
市镇数(个) |
功能 |
成都府路 |
202(179镇23市) |
茶叶、盐业的贩运、买卖为主 |
两浙西路 |
258(58镇200市) |
桑蚕缫丝、制笔、冶铸、榨油等 |
潼川府路 |
450(370镇80市) |
两浙东路 |
330(54镇276市) |
||
利州路 |
135(115镇20市) |
||||
夔州路 |
117(89镇28市) |
||||
合计 |
904(753镇151市) |
588(112镇476市) |
|||
市镇密度 |
0.003个/ km² |
0.005个/ km² |
(表据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四川与江南地区市镇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能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信息,对“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予以说明。
材料三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法令 |
1921年3月21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
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法案 |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俄与美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