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山西的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的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材料中反映出山西民风的变化有
①由重农变为崇商 ②由简朴变为奢靡 ③从尚义到经商逐利 ④由务学到全部弃学经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 )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
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A.强调实地调查 | B.反对君主专制 | C.维护儒家正统 | D.主张经世致用 |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 B.本质为恶 | C.非善非恶 | D.本善习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