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列对这首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狈”指同行人在雨中进退都感到困难,“不觉”意思是“不在乎”。
B.“吟啸”的意思是“吟咏长啸”,“徐行” 的意思是 “慢慢地走”。
C.“轻”说明在雨中行走,拄竹杖、穿芒鞋要比骑马更加省力、快捷。
D.“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自然界风雨,又暗指政治上“风雨”。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序中的“已而遂晴,故作此”,看似闲笔,却是点睛之笔,与词的结尾形成自然的呼应。
B.“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抒发词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C.“一蓑烟雨任平生”含义丰富,引人沉思,抒发了词人不受外界风云变幻干扰,坦然自信的生活态度。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是词人面对政治“风雨”的超然态度,也是他归隐田园的具体行动。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在《唐宋词欣赏》中评价此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一颗热切滚烫的心在跳动。你怎么理解夏承焘的评价?
说说这首词的结构特点。

将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中国人民银行三年来首次下调自2010年1月以来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已经连续12次上调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对月思故山朱熹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
露泫①凝余彩,川明澄素晖。
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
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①泫:晶莹的样子。
颈联中的“稀”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尾联中的“情”包括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赏析作者在颔联中表现音乐带给听者感受的主要艺术手法?
比较颈联“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与《春江花月夜》中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说说二者感情相同之处,并请结合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指出本词的词眼,并结合词句分析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