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A、B、C三国及中国分别代表不同时代的“世界工厂”。
材料二:中国1980—2006年工业制成品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和净出口比较优势变化。
资料三: B国城市化历史进程及城区与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
(1)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的A、B、C三个国家分别是 、 和 ;
A国和C国成为“世界工厂”相似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2)一艘货轮从天津出发前往A国,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的甲海域洋流流向为 ,经过的乙海域洋流性质为 ,货轮终点沿岸的自然带是 。若该货轮
航行480小时于2010年圣诞节前抵达A国,则该货轮的出发时间(区时)最迟为2010年12月 日 时。 (8分)
(3)中国出口制成品所具有的国际竟争优势主要是 产品。其中,变化最明显是 产品。
(4)2010年入冬以来,由于北大西洋北部高压异常稳定,致使北大西洋上空的 风
偏弱,该风带送到A国的 减少,导致A国出现60年一遇的严寒。
(5)1950—1980年B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发生了根本变化,该变化是
的结果。从B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B国城市化的三个历史阶段都特征鲜明。
请简要说出B国1820—1920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具有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1)为什么说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物?
(2)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3)有人认为,上述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的确是很高尚,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习这种精神只是一句空话。请你简要评价这种观点。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材料一: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儿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材料二: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如藏文、彝文、维吾尔族文字、朝鲜族文字等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是指什么?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社区青年节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社区科普巡礼”“文明新风进我家”“健康生活你我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开展这次社区青年节活动有什么意义?
(2)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打算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