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
① |
|
② |
|
3 |
③ |
④ |
⑤ |
⑥ |
|
⑦ |
⑧ |
⑨ |
4 |
⑩ |
⑾ |
|
|
|
|
⑿ |
|
⑴写出⑥的元素符号: ,⑧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的单质的电子式 ,①的氢化物结构式 。
⑵在这些元素中,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作答)。
⑶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用化学式作答,下同)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的是 。
⑷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用元素符号作答)。
⑸这些元素中形成的碱性最强的碱与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恰好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已知:
Al和FeO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某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如图所示。
①据图判断该反应是(填“吸”或“放”)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其中B历程表明此反应采用的条件为(选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使用催化剂
(3)1000℃时,硫酸钠与氢气发生下列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4)常温下,如果取0.1mol·L-1HA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测得混合液的pH=8。
①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与0.1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之比为;
②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将HA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pH7(填“<”、“>”或“=”)。
如图所示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 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 。
(2)装置2中的石墨是 极(填“正”或“负” ),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20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200 mL 1.0 mol/L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
① 电源的M端为 极,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1.28 g,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mL 。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 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5000C,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用nB、 tB 表示)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点的体系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3)可逆反应:CO(g)+ 2H2(g)CH3OH(g)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H2的同时生成n mol CH3OH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H2的同时,生成n mol CO
③用CO、H2、CH3OH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1 : 2 : 1的状态
④混 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4)改变下列哪些条件能增大甲醇的产量()
A.增大容器体积 | B.增大压强 | C.升高温度 | D.加催化剂 |
(5)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工业上常利用反应 3Cl2+8NH3 =6NH4Cl+N2 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若标准状况下有6.72L N2生成,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亚铁盐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因此在存放FeSO4溶液时,常加入 ,其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