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
| 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
|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
| 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
| B.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
|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
| 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
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重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
| 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 |
|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 |
| 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
| D.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利。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
|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
|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
|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
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 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
| 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 |
| 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
| 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 |
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 A.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 |
| B.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 |
| C.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
| D.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