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I、II小题:
I、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利用率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 。
(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
II、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是由于人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鱼所引起的。经检测,水俣湾海水中甲基汞含量为0.017mg×10—4(安全标准为5 mg×10—9以下)。设当地海水中生存着ABCDE五种生物,它们体内残存甲基汞的量如表所示:
生物 |
A |
B |
C |
D |
E |
甲基汞浓度(mg×10—4) |
0.05 |
5 |
0.51 |
50 |
0.48 |
⑴这个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生物A属于,因此该系统内碳循环开始于。
⑵生物体内甲基汞含量的积累是通过途径实现的。甲基汞的传递规律是什么?。
⑶写出这五种生物最简单的能量流动过程。如果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000kJ,按传递效率为10%计算,第三、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分别是。
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 |
(1)③为_________,4为__________________。
(2)6为________,7为________。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是沿________实现的。
(4)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_________
根据下面的南极食物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
(2)属于三级消费者。
(3)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4)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
(5)假如虎鲸的食物来源于:浮游植物→大鱼→企鹅→虎鲸这条食物链,那么虎鲸增加1kg,至少需要浮游植物kg。
(6)假如该生态系统也被DDT污染,则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7)须鲸与磷虾的关系是。
(8)如果上图代表一个生态系统,则还缺少。
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
脑啡肽的合成是采用的蛋白质工程技术,这是在生物发展分子水平上的又一突破。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有__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___肽。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
(3)脑啡肽水解后可产生种氨基酸,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肽类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表:
肽化合物 的名称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催产素 |
牛加 压素 |
血管 舒张素 |
平滑肌 舒张素 |
猪促黑色素 细胞激素 |
人促黑色 素细胞激素 |
人血红 蛋白 |
|
氨基酸 |
9 |
9 |
9 |
10 |
13 |
22 |
574 |
(1)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表中③与④、⑤与⑥虽功能相似,但各自具有专一性,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⑥中常见的氨基酸最多_______种,假若构成这六类化合物的每一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均为m,则⑤的分子量比④的分子量多____________________。
(4)⑦有四条肽链,其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共脱去____________分子水。
(5)血管舒张素至少有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_个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