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
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
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
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
张某是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
A.空暇之余,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做冬天的衣物 |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
D.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
A.唐朝前期的长安城 | B.北宋开封城 |
C.南宋临安城 | D.元朝泉州城 |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公田”转化为私田 | B.土地兼并 |
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 | D.政府的“均田” |
下列引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