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EeFfGg × EeFfGg | B.EeFfGg × eeFfGg |
C.eeffGg × EeFfGg | D.eeffgg × EeFfGg |
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保温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关于该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40℃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 |
B.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乳汁凝固 |
C.可先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再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
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不会发生乳汁凝固 |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
D.科学家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
下列对生物体内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有绿色植物可利用光能来合成ATP |
B.病毒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也直接来自ATP的水解 |
C.若细胞内离子浓度偏低,为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
D.细胞内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 |
下图曲线OABC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OABC′一定是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对该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B.在B点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度的提高 |
C.在A点限制该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
D.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该酶,会使该酶促反应的速度大大加快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
D.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后,直接换上高倍镜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