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列宁论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的结果?
A.甲午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日俄战争 |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
C.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D.加人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各项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积累了重工业建设经验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对导致表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表 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
各期各国总计=100
年份 |
香港 |
日本及台湾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苏联 |
其他 |
1936 |
1.9 |
16.6 |
19.6 |
11.7 |
15.9 |
1.9 |
0.1 |
32.3 |
1947 |
1.8 |
1.7 |
50.1 |
6.9 |
/ |
1.2 |
0.3 |
38.0 |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
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
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激轮转”,发明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 |
B.“海上霸王”,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
C.“千峰翠色”,越窑青瓷中出现了极品秘色瓷 |
D.“灯火不绝”,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出现了夜市 |
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造成这一地区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
①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
②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
③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而砍伐森林
④建国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