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   )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

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受印度低压控制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图2中,赤道上P点与经线上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P点位于O点以西,弧OP与OQ相等。完成2—3题。

此时

A.P地为正午 B.Q地昼长小于P地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太阳直射点将北移

当P地位于O地最西时,P地经度为

A.153°E B.176°26′E C.3°26′W D.26°52′W

读图1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靠近北回归线的地方
C.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D.南回归线以北,靠近南回归线的地方

图5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春旱、暴雪、沙尘暴
D.洪涝、寒潮、泥石流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4(单位:mm),完成16~18题。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我国政府停止开垦小兴安岭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焰的微火)据此回答13~15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稻瘟病 B.蝗虫 C.森林火灾 D.赤潮
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现象的是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台风过境

从材料中可知,此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隆冬季节 B.盛夏季节 C.初春季节 D.仲秋时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