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
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
办理”。此款的经济作用是有利于日本
①对华进行资本输出②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③在华攫取高额利润④占领中国内地广大的市场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制逐渐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
|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
|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
|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 | B.流传于中国北方 |
| C.受外来文化影响 | D.受宗法制的影响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 C.加强党风建设,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
| D.反对机会主义 |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 C.《新民主主义论》 |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