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首要条件 |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下列选项与材料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 |
B.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 |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D.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
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让很多人失去了记忆中的故园,“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为此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建设要“让居民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要求是()
①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②立足整体实现事物系统结构的优化
③坚持群众观点、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
④自觉遵循了城镇化的客观规律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右边漫画《为了团结》(作者:何青云)警示我们在工作中()
A.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适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
B.必须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既要看到矛盾的斗争性,又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 |
D.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习总书记颇为钟爱的古训:“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③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④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