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请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征求和尊重民意的必要性。(14分)
要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产不增收,是农户致富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家庭农场主老马种的是统一的优质稻,面积大、品质好,让他有能力挑粮商。但由于缺乏烘干设施,无法控制自己卖粮的节奏,只能以1.44元的价格卖出粮食。同样卖稻子,农村合作社负责人老胡,既能借助新型粮食经营模式(如下图所示),又有国家补贴大半的专业统一的烘干设备,自主选择了卖粮的好时机,以1.7元的价格卖出粮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注:“粮食银行”是一种采取市场化运作,吸收农民手中余粮“储蓄”,“储户”可凭“存折”随时提取、购粮、折现的新型粮食经营业态。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老马和老胡的收益不同的原因。并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新型粮食经营业态对实现农民增收的经济意义。
人民日报调查显示:近三年1539家受调查企业每家每年平均向政府申报审批项目17.67个,单个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平均为5.67个、审批程序平均为9.4道,受调查企业审批时间最长项目的平均值为171.35天,其中最长约为1500天。近90%的企业认为政府监管对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其中有35%认为监管严重不到位。假冒、仿制、不正当竞争等屡见不鲜;环保、安全、质量等方面监管力度不足;行业标准落后且实施不严。目前企业缴税已占营业收入近10%,全国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公司上交的税费是其净利润的5倍以上。我国企业融资的近70%来自银行贷款,贷款为主的融资结构使企业财务成本攀高,2012年四家国有银行净利润7746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0%以上,而实体企业贷款利息支出与净利润的比例上升至50%。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改进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物美价廉”的商品不符合“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规律。
请运用哲学与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看法的认识。
材料一:2013年3月新一届中央政府就任以后,出台了众多改革举措。
改革举措(部分) |
|
1 |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同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 |
2 |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注册登记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
3 |
截至10月12日,国务院已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决定,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
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在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持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秋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针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派认为:激发财富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不必干预;干预派则认为: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政府监管不到位,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干预和调控。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改革措施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选取一种观点,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材料一: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材料二: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国目前粮食生产存在以下问题:粮食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科技不发达;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销物流体系不完善;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意愿不足;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刺激粮食大量进口。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城镇化建设中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