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浙江省城镇化率对比图
(1990年一2008年)

全国、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及总人口对比表
(1990年-2008年)

指标名称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866.7
99214.60
184937
314045
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904.69
6141.03
13437.85
21486.92
全国总人口(万人)
114300
126743
130628
132802
浙江省总人口(万人)
4144.6
4676.9
4898
5120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上市到49.20%,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在80%左右。
材料二: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
材料三: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的一年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应怎样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国企改制,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给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
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本地工作。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指导意见》的哲学依据。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红利”和“国家利益”关乎国计民生,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聚焦“改革红利”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结合第一组观点,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并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第二组热议“国家利益”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加灵活主动地维护着国家利益——
人文情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月20日对当前乌克兰局势表示高度关切,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在乌克兰的华侨华人大约2万人,中国驻乌大使馆已经提醒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前往事态激化地区;公安部严厉打击3•01昆明火车站暴恐犯罪分子。
坚定立场:“人民币汇率是一国的主权,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派遣渔政执法船是依据中方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渔业管理活动。”
和谐理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

2014年1月6日,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在合肥召开,会上指出,全省美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已编制完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驱动美好乡村
科技创新是驱动美好乡村建设的支撑。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以生态宜居、兴业富民为目标,作出了科技创新驱动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土地流转,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在科技驱动下,美好乡村建设将成为城乡联动的载体、生态文明的窗口。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现实经济意义。
保护传统村落
安徽城乡建设一体化、城镇化加快了安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安徽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安徽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正慢慢被人遗忘,江南玉米之乡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凝聚着安徽人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的安徽精神,是安徽人精神坐标,也是维系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纽带。安徽各地在中心村建设上规划上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彰显多样的乡村自然文化特色。
(2)结合材料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活依据。
享受美好乡村
美好安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安徽美,还要不断提升安徽人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安徽人是如何享受美好乡村提升审美素养的?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前,网络售假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网络售假问题是网友投诉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所示问题。

2013年某市GDP比上年增长14.3%,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保证了重大工程建设的投资,用于科技创新财政补贴资金增长10.1%,用于节能补贴的资金增长4%。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后,直接减少企业负担4.8亿元。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该市是怎样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