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皇权至上 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
| A.高炉冶铁 | B.炒钢技术 |
| C.灌钢法 | D.水力鼓风冶铁 |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
|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
|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 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
|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
|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
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 A.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 |
| B.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 |
| C.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
| D.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