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
| A.否决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
|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
|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
|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
|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 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
|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图一 党员数量消长图二党员成分构成变化
| A.1921年和1922年 | B.1937年和1938年 |
| C.1927年和1928年 | D.1949年和1950年 |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
|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