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

A.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B.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候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该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完成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

我国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问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所给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问题。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问题。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