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
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 B.唐朝 | C.北宋 | D.明朝 |

A.独立自主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 A.辛亥革命时期 |
| B.抗日战争时期 |
| C.北伐战争时期 |
| D.解放战争时期 |

A.厌恶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 |
B.宣扬中国抗战必胜信念 |
| C.肯定日本艺术的进步 | |
| D.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政策 |
表1 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 年代 |
工厂 |
占全国比重 |
资本 |
占全国比重 |
工人 |
占全国比重 |
| 1937年 |
1 9家 |
O.48% |
305.2万元 |
O.82% |
5787人 |
1.26% |
| 1942年 |
546家 |
20.56% |
16931万元 |
8.8% |
33074人 |
1 3.7% |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
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抗战促进西北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 B.推翻了封建帝制 |
|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 D.实现了民族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