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语段(每小题2分,共8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猥以微贱,当待东宫当:任,担任。 |
B.慈父见背背:背离、抛弃。 |
C.臣以供养无主![]() |
D.门衰祚薄![]() |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刘夙婴疾病拔剑撞而破之 |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指出对下列词类活用情况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孑:名词作状语,像孑孓一样。 |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
D.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
D.文段主要用了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得”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写出下列句中“得”的意思。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3)未得与项羽相见( )
(4)吾得兄事之( )
(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
(10)此言得之( )
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2)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
(3)求,无乃尔是过与( )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形状可怕的样子)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 ,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选自明代光绪刊本《琅嬛文集》)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引决:引导解决 |
B.还是后人妆点语 妆点:夸张、粉饰 |
C.不次岁月,异年谱也 次:依次排列 |
D.余今大梦将寤 寤:梦醒 |
把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寻梦”的一组是( )
①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②黍熟黄粱,车旅蚁穴③繁华靡丽 ④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⑤惟恐其非梦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⑥ | D.②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为《陶庵梦忆》写的序言。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却发挥得淋漓尽致。 |
B.本文以记叙为线索,介绍了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又巧妙地嵌入了抒情和议论,全文虚实相依。 |
C.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家破亡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报应,使人感受到一种被压抑、被扭曲的悔恨与愤懑。 |
D.文中作者用了邯郸梦的典故,说明自己富贵梦的破灭,人们看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挥之不去的沉郁与哀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标在文中)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者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国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标在文中)
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
缜又著《神灭论》,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注】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