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①之具,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
[注]①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盖将而更以贺也吊:慰问
B.于是有水火之孽:灾祸
C.非负足下也特:只,仅仅
D.而彰之宥:藏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不给左右欲引相如去
B.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臣下愚,知其不可
C.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虽有槁暴,不复挺
D.不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入前为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东西都没了。
B.作者对王参元家遭遇火灾的态度,先是大惊,然后又觉得疑惑,最后大喜,因为这一场大火将给王参元带来好的名誉。
C.作者曾经想对别人讲明王参元遭受诋毁排挤的情况,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京 城 人 多 言 足 下 家 有 积 货 士 之 好 廉 名 者 皆 畏 忌 不 敢 道 足 下 之 善 独 自 得 之 心 蓄 之 衔 忍 而 不 出 诸 口 以 公 道 之 难 明 而 世 之 多 嫌 也。
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 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瑜不从。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因黜瑜,而升侁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优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徒京东西路。河决澶渊,而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荐举之权,而当路非贤,耻也。”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侁往见,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侁使京东。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居无何,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鲜于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课:征收。
B.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式:标准。
C.且诘侁不散之故诘:调查。
D.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窜:放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称其名于上官②念东国困于役
B.①而议欲勿塞②而当路非贤,耻也
C.①前使者畏其凶②其所往来书文
D.①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②以忠义分谴
小题3.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鲜于侁秉公执法和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A. ①立杖之,恶类屏迹②郡守以下效之
B. ①青苗之法,愿取则与②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C. ①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②优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D. ①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 ②作《议河书》上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3分)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4分)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
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
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运户乃免于破家。
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岁余,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
(选自《元史·良吏传》)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苟事言说苟:随便
B.以岁月及格及格:到了期限
C.运户既有官赋之直直:通“值”,费用
D.准宪司所拟可也准:准备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尝言于行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丞相闻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小题3. 下列各句都表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一项是()
①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
②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
③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
④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
⑤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
⑥行省用艮言,悉蠲之。
A.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艮崇尚气节,为官时因为廉洁能干而被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
B.王艮在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免除了加在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盐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调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王艮在没有得到批复的情况下,果断地下令免除了许多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于破产。
D.在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王艮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了上级的支持。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
(2)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
(3)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道斑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
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召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掳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洲。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有删节)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寇:攻占
B.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图:图画
C.道根能走马步地步:丈量
D.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喻:解释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乡人蔡盗斑为湖阳戍主②何故不怀瑾握玉,而自令见放为
B.①因说显达曰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C.①率乡人子弟胜兵者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①出与魏军战②竖子不足与谋
小题3. 下列句中能表现冯道根“谨厚“的一项是()
①少失父,佣赁以养母②为将能检御部曲③所过村陌,将士不敢掳掠④每所征伐,终不言功⑤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⑥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冯道根幼年丧父,靠给别人打工挣钱养母,所以在当地以孝出名。乡人蔡道斑任湖阳戍主时,攻打蛮锡城,没有想到反被蛮人围困,是道根救了他,由此道根更为出名。
B.建武末年,魏帝拓跋宏攻占南阳等五郡,太尉陈显达受皇命率军与之作战,冯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迎接陈军,大力支援,故陈军大胜,又收复了失地。
C.魏军攻打钟离,高祖下诏让韦睿解救钟离,冯道根率三千兵士充当韦睿的前军参与作战,到达徐州后,计划占据邵阳洲,并身先士卒,积极备战,终于在淮河水涨时击败魏军。
D.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做将领能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走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每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高祖知道后,赞扬他不贪功。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

(2)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3)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洲。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

2、荷蓧丈人为什么后来又热情款待了子路呢?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雏、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注:①台:御史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赋:征税
B.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贷:借款
C.遂除户部、参知政事除:授官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饬:谨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官员选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3分)

(2)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3分)

(3)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