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生活在一种并非效法我们邻人制度的政体之下。相反,我们自已与说是别人的模仿者,不如说是一些人仿效的楷模..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在17世纪的英国,议会战胜了国王,结束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主制.代之以建立在宪法原则上、受到议会制约的新型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正如克思后来指出的: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18世纪后期,北美太陆上矗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幅员阔的国度里实行共和政体,开创了现代政体的另一种形式。法国大革命更是直接向旧界大大小小的君主宣战,把共和国的理想撒遍寰宇.
——岳麓版教科书《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于2005年10月19日向奎世界公开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全面阐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处于一介全面推进.快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1)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雅典民主的最火特点烛什么?(2分)雅典主政治产生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和影响?(3分)
(2)依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以英国和美国为例概括说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确立的政治制度如何促进了历史的进步?(6分)
(3)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比主政治的儿个阶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7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归纳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3分)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中国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也决定了近代文化思潮的迅速变迁和发展路向。大约每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即20—30年间,中国就要更迭和流行一种新的文化思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人在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上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并归纳这一进程的特点?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程度逐渐加深的原因?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关]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当代观察家将这一时代贴上了“联结时代”的标签。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不同时代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不同时代的交通或通讯工具各有哪些进步?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
(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帝国政权巧妙地诱使儒家学派成为合作伙伴。这个儒家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如果孔子看到这种情况,会大惊失色……后来在汉朝的几个世纪里,儒家学派其实已经放弃了大多数附加的民俗因素,让道教这个当时最主要的异端哲学取代了自己作为民众流行宗教的地位。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
材料二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理念,而在中国文化圈之内的各个国家——尤其是朝鲜、越南和日本,新儒学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塑造了它们的哲学、政治和道德思想。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l000年之前)》
材料三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主张方面说明汉代儒学家是如何“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的?
(2)据材料二,指出“新儒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进步思想的性质,并结合其主张予以说明?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西汉和南宋以后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赴浙江海宁观潮后有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材料二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重要贡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从三位伟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