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回答下列各题。
有专家指出,此次洪水泥石流灾害的产生与汶川大地震使山体震松、大暴雨诱发、高山峡谷地形、植被破坏、人口分布和城建不当有关。由此可见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要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中国人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但抢险救援中部队官兵冒险前行,各地医疗队争分夺秒救治伤员,志愿者无私奉献鼎力相助,全国人民捐款捐物、团结一致、共御天灾的场景却感动了全世界。这启示我们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 就必须抛弃个人利益
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需求是相同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A.社会意识尽管多种多样,但都是社会存在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B.社会存在的性质要与社会意识的性质保持一致
C.人的意识受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的制约
D.人们的意识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到了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由此,我们认识到( )

A.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B.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C.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D.辩证的否定就是克服新事物中的消极内容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史,它们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表明( )
①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创新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③创新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④创新是真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