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 | B.立功将士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 |
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右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A.“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B.“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
C.“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哥伦布传》(美·莫里森)中叙述道:在欧洲大陆上岸的时候,哥伦布带着的是有骡子驮着的少量的金鼻栓和其他“印度”纪念品,还有几名健壮的印第安俘虏作“标本”。材料中的“印度”纪念品有
A.象牙、宝石 | B.茶叶、陶瓷 |
C.别针、镜子 | D.玉米、马铃薯 |
十五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以媲美。”“这项神圣的艺术在日耳曼已生根发芽,应移植到罗马。”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火药技术 | B.造纸技术 | C.活字印刷 | D.指南针 |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
A.唐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 B.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 D.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