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D.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郡县制的出现 |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朝代 |
县 制 |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
层级 |
秦朝 |
郡县制 |
郡—县 |
二级制 |
汉代 |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
二级制 三级制 |
A.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B.西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C.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材料中的“特殊的旗帜”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B.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 D.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
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针对土地革命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曾论述到:“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种土地分配标准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 B.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
C.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 D.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