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萧相国何者,沛丰①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②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③,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棕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於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尉。召平谓相国曰:“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注]①丰,古邑名,秦时属沛县。②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③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益封五千户益:增加 | B.愿君让封勿受让:辞让 |
C.悉以家私财佐军佐:佐助 | D.臣死不恨矣恨:仇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何为丞相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
B.①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
C.①高帝乃大喜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①功不可忘也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
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⑤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陈述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何和刘邦同是沛人,功劳显赫,忠心耿耿,一直深受刘邦信任。 |
B.平定天下论功行封时,群臣都认为萧何功劳不是最大,刘邦力排众议,认定萧何功劳最大。 |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认为萧何诛杀韩信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
D.萧何入咸阳后,在诸将争夺财产时收藏图书资料,又主动推荐大将韩信及有嫌隙的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齐武闵王冏①,字景治,献王攸之子也。少称仁惠,好振施,有父风。初,攸有疾,武帝不信,遣太医诊候,皆言无病。及攸薨,帝往临丧,冏号踊诉父病为医所诬,诏即诛医。由是见称,遂得为嗣。
元康中,拜散骑常侍,领左军将军、翊军校尉。赵王伦密与相结,废贾后,以功转游击将军。冏以位不满意,有恨色。孙秀微觉之,且惮其在内,出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伦篡,迁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欲以宠安之。
冏因众心怨望,潜与离狐王盛、颍川王处穆谋起兵诛伦。伦遣腹心张乌觇之,乌反,曰:“齐无异志。”冏既有成谋未发,恐或泄,乃与军司管袭杀处穆,送首于伦,以安其意。谋定,乃收袭杀之。冏屯军阳翟,伦遣其将闾和、张泓、孙辅出堮坂,与冏交战。冏军失利,坚垒自守。会成都军破伦众于黄桥,冏乃出军攻和等,大破之。及王舆废伦,惠帝反正,冏诛讨贼党既毕,率众入洛,顿军通章署,甲士数十万,旌旗器械之盛,震于京都。天子就拜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
冏于是辅政,居攸故宫,置掾属四十人。大筑第馆,北取五谷市,南开诸署,毁坏庐舍以百数,使大匠营制,与西宫等。凿千秋门墙以通西阁,后房施钟悬,前庭舞八佾,沈于酒色,不入朝见。坐拜百官,符敕三台②,选举不均,惟宠亲昵。以车骑将军何勖领中领军殿中御史桓豹奏事,不先经冏府,即考竟之。于是朝廷侧目,海内失望矣。南阳处士郑方露版极谏,主簿王豹屡有箴规,冏并不能用,遂奏豹杀之。有白头公入大司马府大呼,言有兵起,不出甲子旬,即收杀之。
冏骄恣日甚,终无悛志。
(选自于《晋书》,有删减)
【注】①冏:司马礒。②三台: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三台的总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称仁惠,好振施 振:救济 |
B.冏号踊诉父病为医所诬诬:捏造罪状陷害人 |
C.伦遣腹心张乌觇之 觇:侦察 |
D.主簿王豹屡有箴规箴:规劝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送首于伦,以安其意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B.会成都军破伦众于黄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凿千秋门墙以通西阁问征夫以前路 |
D.不出甲子旬,即收杀之而莫之夭阏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攸有病,武帝不相信,派太医诊断问候,都说没有病。司马攸死后,武帝听了齐武闵王冏的话后,下诏诛杀了太医。 |
B.冏把军队驻扎在阳翟,司马伦派他的将领闾和、张泓、孙辅从堮坂出兵,与冏交战。冏的军队失利,筑坚垒自守。 |
C.冏于是辅政,居在司马攸以前的宫殿,设置了掾属四十人,大筑宅第馆舍,北边收取五谷买卖市场,南边开设各种官署,毁坏的房舍用百计算。 |
D.殿中御史桓豹向天子奏事,没有先经冏的府第,最终考验他,于是朝廷畏惧,天下大失所望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秀微觉之,且惮其在内,出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
(2)坐拜百官,符敕三台,选举不均,惟宠亲昵。
(3)冏骄恣日甚,终无悛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从:堂房亲属 |
B.操行坚正,拙于世务拙:笨拙,不擅长 |
C.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坐:定罪 |
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勒:雕刻 |
下列能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组是
①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②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③其辞多叙裴度事④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⑤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⑥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A.②③⑤ | B.①④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
翻译文中画线句及《师说》中的句子。(10分)
⑴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⑵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而无以夺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 “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行以求食间:从小道 |
B.道不果用果:果然 |
C.而无以夺焉夺:改变 |
D.群冤获宥宥:赦免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深处以修业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 |
B.少文而悍哀有过而礼不逾 |
C.居德清君之丧至则平反之 |
D.表为晋州录事参军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镇有一次独自骑着驴外出,请求具有仁心的人希望能赠给一些食物,路过山涧时洪水突然爆发,幸亏水流冲进大沟中,他才没有遇难。 |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准备了礼物来看望延请他,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让他担任节度推官,专门掌管书信和奏疏。 |
C.柳镇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悲哀得非常厉害却行为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吏部还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 |
D.贞元九年,柳镇的儿子柳宗元考中进士,皇上问有关官员说:“该不会是以朝廷官员儿子的身份蒙混进来的吧?”有关官员将实际情况汇报给他。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3分)
(2) 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4分)
(3) 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开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不满意。至宋人,殆不齿矣。然世 间万 变 皆 于 古 不 同 何 独 文 章 而 可 以 一 律 限 之 乎 就 使 后 人 所 作 可 到 《 三 百 篇 》 亦 不肯 悉 安 于是 矣。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
(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三百篇》又称什么?其内容由哪几部分组成?
《》;概括文中作者对写作诗文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数十辈 无论:不止,岂止 |
B.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迨:等到 |
C.坐客乃西顾而叹 西顾:看着西面 |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 过:责备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①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D.①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在一次演唱会中他卸妆逃走是因为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而李伶又不肯授技于马伶,说明当时演艺界竞争激烈、互相倾轧。 |
B.马伶作为一位有名的演员,在经历一次演出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励志奋发,远走几千里,不惜为人奴仆去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 |
C.侯方域推测,倘若马伶去了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他就仍然不会回来。并感叹说马伶具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取得精湛的技艺是无须再问的了。 |
D.两次会演,马伶始败终胜。这个故事表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闭门造车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⑵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⑶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