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______,分离方法I是______,分离方法II是______,
试剂b是________,分离方法III是______________。
下图是用来进行乙醇的氧化和氧化产物的检验的实验装置。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氧化铜粉末、乙醇、新制氢氧化钙悬浊液、银氨溶液,溴水、高锰酸钾溶液所需其他仪器任选。(不考虑装置内空气的存在)
(1)做乙醇氧化实验时,C中应装。
(2)在处加热,实验一段时间后A处的实验现象。
(3)在检验乙醇氧化产物时,对B、D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CuSO4,少量的Ag+、Hg2+以及部分污泥,通过下述过程可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铜晶体及其它物质。(汞在常温下是液态)(1)步骤1的主要操作是,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有。
(2)步骤2中需加入某种试剂后再将混合物分离,该试剂是(填化学式),固体残渣的成分是(填化学式);加入的试剂必须要过量,原因是:
(3)步骤3中涉及的操作是:蒸发浓缩、、过滤、烘干。
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的浓硫酸来配制500ml0.2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硫酸时用不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2)经计算,需浓硫酸的体积为。现有①10ml.②50ml.③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填序号)
(3)将浓硫酸稀释后,冷却片刻,随后全部转移到ml的容量瓶中,转移时应用玻璃棒,转移完毕后,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中,在加适量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线处。改用滴加蒸馏水到瓶颈刻度的地方,将溶液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高、偏低、无影响填写)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_________________;
B、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敞口容器内_________________;
C、定容时仰视溶液的凹液面_________________;
Fe在地壳中的含量虽次于铝,但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最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广阔。一种制备铁酸钠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O2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
B.Na2FeO4既是氧化物又是还原产物 |
C.O2是还原产物 |
D.2molFeSO4发生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mol电子转移 |
(2)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俗称“绿矾”,常作医药上的补血剂。课外研究性小组测定某片状补血药品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小组发现将片状补血剂长时间置于空气中,表面“发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②课外研究性小组发现在滤液A中滴入少量KClO溶液,并加入适量硫酸,溶液立即变黄。
甲同学推测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有两种可能:①Cl2、②Cl-
乙同学结合甲的推测,认为其中一种可能可以排除,你认为可以排除的是(填序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理由。
③若该实验温度下,上述红褐色难溶物质的溶度积为试计算该物质沉淀完全所需要的pH=(要求保留2位有效数字)(已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该离子可看做沉淀完全,lg2=0.3)
④若实验过程中无损耗,最后称量得到mg红棕色的固体,则每片补血剂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g(用含m的式子表示)
⑤丙同学认为蒸干灼烧溶液B,也可以制得红棕色固体C,请结合化学方程式加以说明
。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盐酸,预计会生成H2SiO3胶体,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现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试管中在出现硅酸胶体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气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甲乙两同学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甲同学推测是生成了硅酸胶体,造成HCl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最终从溶液中逸出;
乙同学咨询了实验员得知这瓶Na2SiO3溶液已经放置很长一段时间,他推测溶液可能已经变质,故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
(1)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
(2)乙同学取这瓶久置的硅酸钠溶液,用激光笔照射,发现有光柱出现,说明在这瓶硅酸钠溶液中已经有胶体生成。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是,然后乙同学又做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
I取少量该瓶溶液,向其中滴加,并检验产生的气体。请写出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
II取硅酸钠固体,配成饱和溶液,现配现用,滴入盐酸,观察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了乙同学观点,请写出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该小组同学还发现按教材所述的操作方法和条件制备硅酸胶体,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溶胶慢慢凝聚,甚至不易形成凝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该组同学又对实验条件和操作进行探究,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硅酸钠溶液浓度 |
盐酸浓度 |
试剂加入顺序 |
出现凝胶时间(s) |
|
实验1 |
饱和溶液 |
1:2(盐酸和水体积比,下同) |
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
21 |
实验2 |
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 |
1:2 |
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 |
38 |
实验3 |
饱和溶液 |
1:4 |
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
10 |
实验4 |
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 |
1:4 |
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 |
50 |
该组部分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用饱和Na2SiO3溶液和稀盐酸,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效果较好。但该组另外一部分同学认为基于限定的条件,该探究实验设计组数不够,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要使实验具有说服力至少要做组实验。